WFU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新生的喜悅、背後的陰影 – 認識產後憂鬱症





「生完姊姊以後,我好像有一小段時間心情沒那麼好,但是一下子就過去了。生完了弟弟,本來以為會很開心,而且好像給先生和婆家都有個交代了,應該會輕鬆很多。結果還是覺得壓力很大,心情不好。現在都已經產後一個月了,我覺得心情是越來越糟,我是不是得了產後憂鬱症啊!」


新生命的誕生,原本是相當令人喜悅的。但是其實很多女性從懷孕開始就感到壓力,進而焦慮緊張。甚至在生產之後,產生憂鬱的症狀。

根據統計,50~80% 的母親會產生「產後情緒低落」,而約有 10~20% 的產婦會有「產後憂鬱症」。雖然發生的機率不低,而且產後母親的心理狀態會影響母嬰的身心健康,甚至進一步損害家庭關係,但是在過去,心理健康評估往往沒有納入例行性的產後照護之中。直到近年來大量的月子中心成立,除了標榜精緻奢華如旅館般的住宿體驗,也強調給孕後媽媽完整的身心靈照顧,產後的心理評估頓時也整合進了孕後照護的標準流程之中。

生產後的情緒障礙,可根據嚴重度以及病程長短,分成以下三個等級: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現在就一起來認識認識吧!


產後情緒低落 (Baby Blue, Postpartum Blue)


產後情緒低落是指生產後輕微的情緒波動,分娩後的悲傷。這種情緒狀態經常在生產後的三到五天發生,但是在生產後的四到六週之內都有可能產生。這種狀態通常都是短暫的,只有幾天而已。經常出現的症狀像是情緒不穩定、情緒低落、悲傷、經常流淚、甚至有意識混亂的現象。

嚴格來說,產後情緒低落的嚴重度還不足以到達所謂「精神疾病」的程度,因此還不需要身心精神科醫師的專業治療。一般而言,護理師或產科醫師的產後衛教,便可以降低新手媽媽的焦慮程度。家人的陪伴及情感支持,也可以改善產婦的憂鬱情緒。但是,假如情緒低落的時間超過兩週,就要考慮嚴重度是否已經來到產後憂鬱症的程度了。


產後憂鬱症 (Postpartum Depression)


產後憂鬱症以精神科的觀點而言,是屬於憂鬱症的一種,也就是嚴重度到達所謂「精神疾病」的程度了。產後憂鬱症經常在生產後的三個月內發生,但是其實在產後一年之內的任一時間點都有可能發生。症狀包括憂鬱情緒、過度的焦慮緊張、失眠、體重變化。有些產婦會覺得,或是真的,無法照顧小孩,甚至部分會產生自殺意念,最嚴重的會有傷害寶寶的念頭。

發生產後憂鬱症的婦女,並不一定曾經有經歷過產後情緒低落,但是之後再發生憂鬱症的機會較高。由於產後憂鬱症已經屬於憂鬱症的一種,甚至有自殺或對寶寶造成傷害的顧慮,因此需要身心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幫助。


產後精神病 (Postpartum Psychosis)


產後精神病有可能在分娩後的幾天之內產生,但是最常見是在生產後的二到三週時發生。發生率很低,平均約每1000個產後婦女有一到二個病例。發生率雖然低,但是因為經常伴隨著自殺或是傷害寶寶的意念,甚至真的有後續的動作出現,因此是產後情緒障礙最嚴重的一種。發生產後精神病之後,下一次懷孕生產後可能有高達 50% 的機率再次發生產後精神病。

在發生嚴重的精神症狀之前,產婦可能會先有類似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像是情緒不穩定、躁動、坐立不安、經常流淚等等。之後就會有明顯的精神症狀,例如多疑、精神混亂、說話沒有邏輯。並且有難以理解的妄想症狀,病人可能會說寶寶是有缺陷的,或是死掉了,或是否認自己有生小孩,有被害的想法,甚至感覺有外力影養自己的心靈。也有可能經歷到幻聽,聲音會告訴病人傷害自己或是寶寶等等。

產後精神病是精神科的急症,必須及早介入處理及治療。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也要視產後媽媽對自己或寶寶的危險性進行必要的措施。假使媽媽有自殺的意念或行為,則需要隨時有人看護,甚至考慮暫時住院,隔離保護並進行治療。若是產婦有傷害寶寶的危險性,可能有需要在治療期間,暫時將寶寶和媽媽分開。


產後情緒障礙的病因及危險因子


關於產後情緒障礙的病因,目前一般認為是導因於產後的賀爾蒙變化。其他如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意識到身為母親的責任感、睡眠不足、營養不均衡,都有可能加劇症狀。另外像是有憂鬱症、雙極性疾患(躁鬱症)、焦慮症的家族病史的產婦,懷孕時期以及分娩前後在社會及家庭支持系統的缺乏,以及此時期遭遇的社會及心理壓力,都是產後情緒障礙的危險因子。

其他需要留意的相關因子包括:婚姻失和、未婚懷孕、年輕媽媽、非計畫懷孕、難照顧的嬰兒、臨時因醫療需要改變生產方式、早產、發生周產期併發症等等。若是需要中斷哺乳,產後媽媽體內的賀爾蒙也會產生改變,可能因此也產生情緒症狀;停止哺乳,也要注意是否讓產婦感到失落而引發憂鬱。哺乳與否以及哺乳相關的各種挫折和不適感,也容易引發產後婦女的情緒症狀。


以上便是產後情緒障礙的簡單介紹。但是如何評估媽媽在產後的身心狀況,以及關於產後情緒障礙的治療原則,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解說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