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還願」觀後感之「美心」怎麼了?





怎麼會是「觀」後感,這不是一款遊戲嗎?

的確,從小常常在電動間看別人打大型電動,久而久之,非常習慣用「看」的方式參與電玩遊戲。因此,《還願》這款遊戲,我也是「看」完的,甚至還加碼看了日本和美國的玩家在一些恐怖場景被驚嚇的反應。

OKOK,我知道我的自我揭露應該沒有什麼人有興趣。不過,超廢話前言還是要聲明一下,精神科醫師對於沒有親眼看過病人,沒有進行完整的會談,僅憑著一些隻字片語的描述,而去做出診斷,基本上是有爭議的。不過,今天寫這篇文章也不是真的很嚴肅的在門診問診病人,而美心也已經變成女兒紅了(喂…)。正確的說,推測美心的精神疾病之外,能在這個過程讓大家瞭解精神疾病,了解兒童心理,進而有更多的討論和指教,才是這篇文章的目的。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心的 心 世 界 吧!





美心在遊戲當中最明顯的精神症狀就是恐慌發作。


什麼是恐慌發作?


依照「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所述,恐慌發作(Panic attack)是:
突然一股強烈的恐懼或強烈的不適,在幾分鐘內達到高峰,並在這段時間內出現至少四個(主要是身體極度不舒服的)症狀。

我們可以看到美心在症狀發作時,呼吸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急促,心跳加速,雙手發抖,頭暈頭昏,加上診斷書上提到的胸悶等症狀,基本上便已經符合恐慌發作的症狀標準。值得一提的是,遊戲製作團隊似乎還想表現出「失現實感」這個症狀的感覺(發作到最後整個周遭環境、人的臉孔都變化了),這個症狀平常很難用言語精確的描述,但在遊戲中卻讓我們很真切的感覺到了。

美心在遊戲中發生恐慌發作的場景有三個。一個是在學校寫作文「我的家庭」的時候,一個是在父母爭吵的時候,還有一個應該是在舞台上唱歌的時候。


有恐慌發作,所以是恐慌症嗎?


恐慌症(Panic disorder),應該是最多人認為美心罹患的精神疾病。但是,恐慌發作並不等於恐慌症,恐慌發作在許多其他的精神疾病,尤其是焦慮相關的疾病,都可能發生。所以不僅恐慌症會有恐慌發作,社交畏懼症、廣泛性焦慮症、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都可能有恐慌發作。總之,只要病患感到極度緊張、焦慮,導致交感神經極度興奮的狀況下,就可能促發恐慌發作。

恐慌發作時,病患會感到極度不舒服,會覺得快要瘋了,快要死了,所以患者幾乎都會衝到急診求救。對病患而言,那是一次超級恐怖的經驗,難以忘懷。而恐慌症的恐怖,就是恐慌發作來的完全無法預測。社交畏懼症的恐慌發作,可能是要上台演講的時候。車禍導致的創傷後壓力症,可能在飆車族呼嘯而過時,開始恐慌發作。恐慌症呢?完全無法預期,很多病患說在看電視,在聊天,就恐慌發作了。所以病患就會特別注意自己,注意自己的呼吸、注意自己的心跳,看看是不是又要發作了,搞得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遊戲當中,美心恐慌發作的時候,幾乎都是在遭遇壓力的時候,像是在台上唱歌時,父母吵架時,寫作文時。咦,寫作文算是壓力嗎?這個,我們之後會再討論。

基本上,根據恐慌發作出現的時間,恐慌症應該就可以排除在美心的診斷之中了。另外一點是,沒有接受完整的藥物或心理治療,單單靠著父母親的陪伴,美心的恐慌症就好了,可以回去學校上課了,可以去歌唱比賽了,這也跟一般恐慌症患者的病程不同。


是創傷後壓力症嗎?


有人認為美心因為目睹了父親家暴,導致創傷後壓力症,所以才有恐慌發作。但是因為遊戲當中只是用一些對話以及音效表現出夫妻失和,根據這些線索我們可以知道美心父母有爭吵,父親有剪破母親的旗袍。然後出現一些家具碰撞的聲音,是否父親有對母親動手家暴呢?

家暴的有或無以及嚴重程度會大大的決定小孩是否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但是遊戲當中似乎沒有給予足夠的資訊。因此,診斷美心為創傷後壓力症,在證據上就相對比較薄弱些。

這個診斷還有兩個較難以圓滿解釋病情的地方。第一是這個嚴重的爭吵是美心第二次發病前發生的事,所以美心第一次發病的原因是?另外,若是有家暴發生,而小孩子在目睹家暴,導致母親離家之後,是否仍舊會如遊戲劇情當中一樣,美心對父親說的話百依百順,仍然深深愛慕著、景仰著父親呢?


是憂鬱症嗎?


這或許是我最傾向的診斷,尤其是美心第二次發病的時候。這時美心身體不舒服的症狀是持續的,而不是之前恐慌發作時,是突然快速發生的。當然,美心在遊戲中並沒有特別表明心情低落,但是兒童憂鬱症的表現很可能就是各種身體症狀,頭痛、肚子痛等等的。鬱鬱寡歡,整個人沒有元氣體力的感覺,也會不想和同儕接觸。第一次發病時,美心還會寫聯絡簿,希望回去上課或出去玩,但第二次的發病,明顯看到美心對於這些都沒有什麼盼望,認命的在家休養,只希望病能夠好起來。

當然,這部分的腦補也包括了,美心最愛的家庭已經破碎,母親離家出走,自然會變得憂鬱。尤其是自己已經這麼努力地練歌唱歌,但一切都還是白費了。


之前恐慌發作的原因呢?


這部分,我傾向的診斷是「非特定的焦慮症」這個診斷,是指病患有明顯焦慮症狀的表現,造成臨床上顯著的痛苦,並在個人功能上造成減損,但是卻不完全符合任何的焦慮症診斷。當然,在住院醫師時代,下這個診斷,會很容易被老師批評,認為你病史沒有問的清楚詳細,所以無法做出一個確切的診斷,只好給他下一個最籠統、包山包海的診斷。但是,目前最有可能的兩個診斷都已經被否定,遊戲中提供的資訊又沒有辦法再作出其他的診斷,如此一來,便只能暫時先下這個診斷。

然而,我更傾向把這些焦慮症狀,看作是心理學上對外在壓力的反應,而不是一定要用一個診斷來作結論。這時美心的焦慮症狀明顯是因為社會心理因素所致,所以沒有吃精神科的藥,只靠著家庭溫暖,美心的症狀便改善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壓力和焦慮症狀,則一點一點的累積成為日後憂鬱症的原因。


寫作文的壓力


這時候應該是美心第一次恐慌發作,因此學校給美心家裡發出傷病通知。作文題目是「我的家庭」。

相信美心從小在親戚談話之間,就知道父母親都曾經是名人,這樣的家庭應該是光鮮亮麗人人稱羨的吧。但是事實上父親事業走下坡,家中經濟狀況不好,父母失和爭吵不斷。美心知道父親愛面子,家醜不可外揚,事實上卻早已經滿目瘡痍。所以,「我的家庭」是要寫我希望的家庭,還是真正的家庭?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讓美心的自我感到痛苦。

當人們的內心衝突加劇,自我便會使用防禦機制來處理這種狀況。就像很多小朋友,知道要上學,但是內心不想上學,就會出現頭痛、肚子痛的症狀,然後請病假不用去上學。而且還可以自我辯解,不是我不要去上學,是因為不舒服阿,不然我好喜歡上學跟小朋友玩。這裡,美心同樣用恐慌發作作為防禦機制,去逃避內心的衝突。


孩童的病痛讓家庭看似正常


恐慌發作,導致父母親將重心放在美心的病情之上,父母親減少爭吵,全家重新變成溫暖的家庭。所以美心的內心不再衝突,可以順利的將和樂的家庭氣氛寫在作文當中。

兒童對於家中發生的事情,經常都會歸因到自己身上。父母親吵架,父母親離婚,母親離家出走,都是因為我不乖,我不好,都是我害的。因此家庭的問題,會因為兒童的自責,對兒童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小孩也會發現,當自己生病時,父母親都會變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母親,圍繞在自己身邊呵護著。因此,當家庭有問題時,小孩子也都會出現比較多的病痛。


再次的壓力,內心的衝突,恐慌的發作


經過美心生病這件事情,破碎的家庭又重新穩定了下來。後來,美心也發現,自己只要乖乖的,去上才藝班,去比賽唱歌,父母親也會減少爭吵,全家人有了一致的目標,就是培養美心成為一個童星,然後像母親一樣,進入演藝圈,為家庭帶來更多收入。

但是,美心其實不喜歡上台唱歌,她只喜歡一個人在衣櫥裡唱歌或是在家中唱給父母聽。但是同時她也知道,父母喜歡她上節目唱歌,只要她好好唱歌,全家人就會和樂融融。然而,她很努力唱歌,可是歌唱成績不如預期,父親也會對她生氣。她的內心又產生衝突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台上唱歌時恐慌發作,用生病這件事來逃避她無法承受的壓力。


無法挽回的家庭


雖然美心又生病,但是父母間的失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因為父親的迷信,家中經濟更差。父母親價值觀的不同,讓家庭瀕臨破裂邊緣。就算美心在父母爭吵時恐慌發作,試圖再次用生病這件事重組整個家庭。但是,美心失敗了,父母關係的破裂就像小船船身的破洞,只有持續往下沉而已。至此美心深受打擊,導致憂鬱症病發,身體的症狀更加嚴重。而父親呢?也只能孤注一擲的試圖用宗教的方法挽回這一切。





最後


不知道為什麼,這篇文章比我想寫的還要多,還要嚴肅,討論的也比我想的還要「硬」很多。沒有精神科疾病或是心理學的基本概念,或是對遊戲劇情不是很了解的人,可能會看不太下去。可能是因為自己太重視診斷這件事,一討論起來就眉飛色舞欲罷不能,還請大家包涵一下。若是有少數人對美心的心理狀態感興趣,而在這篇文章中可以得到一些東西,那這篇文章應該就有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網路上還可以看到心理師討論整個家庭心理狀態的文章,小孩因為背負父母期望而導致的問題,或是社工師從家庭、家暴、法律、社會資源探討這30年間台灣的變化,都以更為宏大的觀點看待這個遊戲。相當推薦大家繼續延伸閱讀。